
婴幼儿语言进步的重点阶段
孩子语言的进步与父母的引导
从孩子非常小的时候,孩子就开始有了是我们的语言,是大家不可以听得懂的。伴随孩子慢慢的长大,开始掌握了大家自己公用的语言。爸爸妈妈一直有意无意地用我们的语言方法和孩子说话,但孩子却可以进步源于己的语言模式,比爸爸妈妈的还要精彩,还要丰富。孩子学习语言、运用语言的能力,是大家成人没办法想象的。
孩子在掌握说出完整的简单句之后,就开始尝试着说复合句了。但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会把复合句用连接词适合地连接起来。孩子的复合句的运用能力是与简单句的运用能力平行进步起来的。在不断健全简单句的同时,复合句的运用能力也在不断得到进步。
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
3岁的婴幼儿基本上学会了母语口语的表达。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是按部就班的。
3岁前,孩子的语言表达基本上是对话形式,或回答爸爸妈妈的问题,或向爸爸妈妈提出问题,获得解答,自己创造性的语言独白少之又少。这是由于婴幼儿的词语相对贫乏,同时也与婴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和对世界的认识有关。伴随婴幼儿独立性的进步,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提升,独立表达自己意愿的需要开始出现并日益强烈,婴幼儿语言独白的能力也就随之不断提升。
婴幼儿语言的进步阶段
在婴幼儿语言的进步过程中,有几个重点阶段需要父母关注。
3岁以前的婴幼儿,语言主如果情景性的,只有结合此时此刻的情景,并辅以手势、表情,甚至是带有表演性的动作,才可以表达出比较完整的意思,才可能让成人理解婴幼儿的思想。
3岁未来的儿童,开始渐渐向连续性语言进步,可以离开具体情景表述一些意思了。
3岁左右的婴幼儿开始沉浸在自言自语的语言快乐中。有些母亲会由于孩子一直自言自语而感到不解,觉得孩子出现了心理疾病。事实上,孩子在语言进步的这个阶段,就是喜欢自言自语,嘴里常常嘟嘟囔囔。这是孩子语言进步的正常阶段,伴随婴幼儿常识、经验的丰富,思维能力不断进步,语言的概括能力渐渐增强,自言自语、嘟嘟囔囔的现象就会渐渐降低,直到完全消失。
孩子对语言的反应和行为的调节
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语言渐渐产生反应,并开始调节我们的行为。在孩子婴儿期,孩子的行动是不受语言调节的。伴随月龄的增加,孩子开始渐渐受爸爸妈妈语言的影响,但还需要配合手势、表情等身体动作来理解语言。假如母亲一直在说话的同时配合肯定的动作,比如一边说“母亲要给孩子喂奶了”,一边把乳头露出来,或举起奶瓶喂奶,孩子就会把语言和行为联系起来。伴随孩子语言进步到肯定水平,孩子能对爸爸妈妈的语言产生反应,并开始受语言的调节。
婴幼儿语言的自我调节能力
婴幼儿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开始逐步进步起来。当婴幼儿能以我们的语言调节我们的行为时,婴幼儿的心理活动也随之迈上了一个新台阶。孩子嘟嘟囔囔的时候,正是“外语言”与“内语言”相互交叉的过渡期。
3岁将来,孩子考虑问题就愈加无需“外语言”,孩子更像成人一样,静静考虑,用“内语言”来指导我们的外在行为。
孩子各项能力都在进步,会看了、会听了、会闻了、会感觉了,这都是进步的台阶。在成人的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感觉中,大家不需要真的去看、去听、去闻、去感,一样能在内心中产生看、听、闻、感未来的心理感受。孩子也会渐渐进步出健全的内视觉、内听觉、内味觉和内感觉。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婴幼儿进步源于我调节的能力,让婴幼儿可以用内在的语言指导我们的行为。